2019年中國全株玉米青貯質量安全報告發布
2020-04-09
近日,《2019年中國全株玉米青貯質量安全報告》發布。據了解,為全面掌握糧改飼試點地區全株玉米青貯飼料質量狀況,確保糧改飼實施效果,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委托全國畜牧總站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組織實施了糧改飼-優質青貯行動計劃(GEAF計劃),從種植、調制、評價和利用四個關鍵環節推廣關鍵技術,全面提升青貯飼料品質,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根據工作計劃,對全國17個糧改飼試點省區550個縣糧改飼收貯主體的全株玉米青貯飼料進行質量跟蹤評價,共采集有效樣品466個,每個樣品檢測18項質量安全指標,同時結合相關單位委托檢測評價的340個玉米青貯樣品數據,共檢測樣品806個,分析指標14508個,在此基礎上研究提出了全株玉米青貯質量分級評分指數(CSQS),形成了2019年度中國全株玉米青貯質量安全報告。
據了解,以全株玉米青貯4個營養指標(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30小時中性洗滌纖維消化率)和2個發酵指標(氨和乳酸含量)為核心構建的全株玉米青貯質量分級評分指數(CSQS)能全面反映全株玉米青貯的營養和發酵品質。從CSQS評價結果看,2019年我國糧改飼試點地區全株玉米青貯質量85%以上達到良好水平,同比提高6.1%,基本與美國平均水平相當。但是在不同地域、不同畜種、不同養殖規模全株玉米青貯質量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黃淮海地區全株玉米青貯質量評分比華南和西南地區分別高18.6%和20.6%,奶牛養殖企業全株玉米青貯質量評分比肉牛和肉羊養殖企業分別高9.5%和13.8%。
報告顯示,隨著優質青貯行動計劃實施,糧改飼試點地區全株玉米青貯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全株玉米青貯飼料質量達到良好水平。隨著糧改飼-優質青貯行動計劃實施,養殖者對青貯飼料認知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青貯飼料調制技術不斷改進,制作青貯飼料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全株玉米青貯營養和發酵品質有了很大提升。2019年,我國全株玉米青貯飼料質量85%以上達到良好水平,其中,9%達到優級水平,CSQS平均值為61.0分,同比提高6.1%。其中,30小時中性洗滌纖維消化率(30hNDFD)和乳酸含量平均值比2018年分別提高了2.5%和7.1%,氨含量降低了12.5%,表明我國全株玉米青貯在田間收獲、調制和貯存管理等環節均得到改善。
圖為2018-2019年中國全株玉米青貯質量變化情況
奶業主產區的全株玉米青貯質量整體高于其他地區。從不同種植區域看,受氣候地理環境、土地種植條件和收獲加工生產技術成熟度等條件制約,黃淮海地區、西北地區、東北地區等奶業主產區全株玉米青貯質量明顯高于華南和西南地區。從不同畜種看,奶牛養殖企業全株玉米青貯飼料質量評分CSQS為63.7分,明顯高于肉牛(58.2分)和肉羊(56.0分)養殖企業。規?;膛鲳B殖規模越大,全株玉米青貯質量越高,這與產業成熟度和養殖規?;潭葘θ暧衩浊噘A飼料的認知和需求匹配度有關。
霉菌毒素雖未出現超標現象但存在潛在安全風險。全株玉米青貯飼料中霉菌毒素未出現超標現象,檢出值均低于國家標準限量值,但霉菌毒素檢出率明顯升高,存在潛在安全風險。跟蹤評價樣品中,黃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嘔吐毒素最大值分別為4.6μg/kg、715.2μg/kg和4110.0μg/kg,檢出率分別為39.5%、71.5%和36.5%,比2018年分別提高12.8、20.1和7.8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田間收獲青貯飼料霉菌毒素污染,青貯加工調制過程因收獲期不宜(過早或過晚)、調制不規范(壓窖或封窖不嚴)等造成霉菌滋生,青貯窖(裹包)貯存管理不當,雨水滲入或后期青貯飼料取用不規范造成二次發酵等。
報告顯示,在試點地區全株玉米青貯質量提升的同時,也存在以下問題:
缺乏有效的青貯飼料質量分級評價標準和“以質定價”體系。養殖企業與專業種植公司(合作社)之間種養結合不緊密的矛盾長期存在,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全株玉米青貯飼料質量分級評價標準,很難做到以質論價、優質優價,容易出現“魚龍混雜”、“以次充好”現象,青貯飼料的品質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品質和價格之間有利益博弈,青貯飼料質量很難保證。
高效收貯設施設備配套不足。青貯飼料收貯具有季節性強、集中度高的特點。目前國產收貯機械大多效率低,收割速度慢,玉米籽實破碎率低,揉搓破壁效果差,影響收貯進度和玉米青貯品質。大型進口收貯機械效率高、質量好,但價格較高,購買數量少。在青貯集中收獲時節,由于青貯配套設備不足導致青貯不能及時收獲,錯過了最佳收獲期,影響青貯品質。
青貯飼料技術支撐能力與服務不足。目前全國大中型規模化牧場特別是規?;膛?,青貯飼料調制技術比較高,能系統掌握青貯制作要點,青貯品質比較穩定;小規模牧場及養殖戶(尤其是肉牛、肉羊養殖場)缺乏專業青貯技術人員,無法準確把握青貯收獲時期和標準化制作流程、要點,青貯質量一般。南方高熱高濕地區和東北寒冷地區存在青貯品種成熟期與季節之間的矛盾,對收獲時機把握不準,同時還存在切割長度和留茬高度不合理,壓實密度和青貯發酵不充分等問題,青貯質量難以保證。
報告提出了以下建議:
實施全株玉米青貯飼料質量分級體系。加快將全株玉米青貯飼料質量分級評分指數(CSQS)納入行業標準并推廣應用。CSQS是以粗蛋白、淀粉、粗脂肪、中性洗滌纖維消化率4個營養指標和氨與乳酸含量2個發酵指標為核心,兼顧青貯飼料營養價值和動物營養需要,通過數學模型建立而成,不僅能夠全面反映全株玉米青貯飼料營養和發酵品質,而且生產中操作便捷。該體系推廣應用對于帶動青貯飼料質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提升青貯設備機械運轉服務能力。一是加大青貯機械的專項補貼力度,將進口青貯加工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同時提高農機補貼比例,提升青貯收貯企業(合作社)大型收獲機械自有率,提高收貯效率,保障青貯品質。二是大力扶持專業化青貯收貯組織,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專業收貯企業的信貸支持,提高青貯設備使用效率,提高生產加工水平,滿足優質青貯制作需求,實現全株玉米青貯專業化收貯、標準化生產。
搭建全國青貯飼料科技創新聯盟平臺。在加大實施糧改飼-優質青貯行動計劃(GEAF)的基礎上,建立由科研院校、推廣機構、技術服務和生產單位一體化的青貯飼料科技創新聯盟,實現由生產企業及時反饋實際問題,科研院校及時組織技術攻關、創新與集成,推廣部門組織技術力量抓緊推廣的有效工作方式,打通青貯飼料在種、收、貯、用環節技術推廣服務“最后一公里”的環節。
下一頁
下一頁